据凯罗节气门体了解,中国最初发展汽车产业更多是源于满足内需。1994年出台的《汽车工业产业政策》指出:“国家引导汽车工业企业充分运用国内外资金,努力扩展和开拓国内国际市场,采取大批量、多品种生产方式发展。2000年汽车总产量要满足国内市场90%以上的需要,轿车产量要达到总产量一半以上,并基本满足进入家庭的需要。”10年后,2004年出台的《汽车产业发展政策》提出,“努力(将汽车业)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”。2009年中国跃身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,当年修订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即《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》明确提出,“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”。这也是汽车产业首次被定义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。
中国汽车工业一定是在全球化格局中发展。汽车市场首先是平的,全世界有8000万辆汽车,其中有2600万辆,即三分之一左右是用于国际贸易。不管是跟东盟的自由贸易区也好,中日韩的自由贸易区也好,与加拿大的自由贸易也好,一旦上海自由贸易区建立起来,中国完全融入国际市场,国际化谁也挡不住。
现行的汽车产业政策落后于行业发展,需要修改完善,不能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产生束缚;我国汽车产业目前还不够成熟,需要政策予以引导,汽车产业政策需作出调整。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万里表示,改革开放以来,在1994年出台的《汽车工业产业政策》推动下,我国汽车产业完成了由乱到治的历史进程。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10多年里,在2004年出台的《汽车产业发展政策》的引导下,在人口、市场、改革的红利推动下,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,实力日益强大,实现了从小到大的战略转变。 节能环保安全,是一百多年世界汽车工业史所面临的永恒的问题,也是汽车技术进步巨大的推动力。这两年我接触更多的是民营企业,他们面临的形势,要不就是被大的跨国公司收购,要不就自己去收购国际知名品牌。用过去的老办法靠关系、靠回扣、靠不正之风去搞配套都不行。长城就是典型例子,市场逼得他提升技术和质量,逼得他全球采购。因为要出口,必须产品达到国际公认水平。至于新能源与节能减排车占多大比例,只是数学的算法,谁也算不准。 据凯罗节气门体秘,数据显示,近年来,我国汽车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,2012年产销均突破1900万辆,但我国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长期缺失的状态并没有得到缓解。目前,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大型企业虽然数量不少,但生产发动机、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国际知名企业却是凤毛麟角。汽车12种关键零部件中仍有7种需要依赖国外技术。此外,如轴承、油封等在我国虽然已经有几十年的生产历史,但许多整车厂仍然选择外国公司的产品。究其原因,是我国企业的相关产品满足不了高速发展的要求。 |